1973年,北京钢铁学院成立计算机教研室,1975年设立计算机应用专业,1986年成立计算机系,下设计算机软件工程教研室、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和计算中心。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,2011年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,秉承 “厚德博学,求实创新”的优良传统,学院抢抓机遇,加强建设,深化改革,内涵发展,在学科建设、科学研究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大力提升。
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通信工程、信息安全、物联网工程4个本科专业,其中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通信工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并先后两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;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,计算机系统结构、计算机应用技术、计算机软件与理论、通信与信息系统、信号与信息处理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;拥有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;计算机系统结构、通信与信息系统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;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计算机技术、通信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。学院现有本科生1341人,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74人,留学生130余人。
学院拥有一支知识储备深厚、年龄结构合理、学术思想活跃的一流师资队伍。现有教职工184人,专任教师144人,其中博士生导师43人、教授48人、副教授63人;拥有教育部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人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、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、IEEE Fellow 1人。
近年来,学院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(“863”计划)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“973”计划)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等150余项,科研成果丰硕,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、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、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80余项,为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和国家工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学院与国内外诸多著名高校、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,保持着广泛的国际国内学术联系与交流。每年选派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进行“2+2”、“3+1”或“3+2”等模式的联合培养与国际交流,每年均有10-15%的毕业生前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、伊利诺伊理工大学、法国图尔大学、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继续深造。
学院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和特色课程建设,推动教育教学改革,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物联网工程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,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、“十二五”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、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等多部省部级教材。曾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、中国高教学会教学成果论文一等奖、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教学奖励多项。
学院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,注重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,多措并举助力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,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,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。在学院传统本科生科技社团——索思科技协会的基础上,积极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,成立索思科技创新实验室、“勤敏轩”创新实验室和满井谷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平台,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。近3年,学院有序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“挑战杯”竞赛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、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、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,并取得佳绩,其中国际级奖项20人次,国家级奖项500人次,累计学生参与竞赛4000余人次,人均竞赛获奖数为全校第一,基本做到竞赛全覆盖。
随着国家建设信息强国目标的确立,随着新兴信息技术向纵深化发展,我们培养的创新拔尖人才面临